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钱多人傻”环境不再!“种子轮捆绑”融资新模式在东南亚盛行

  • 房产
  • 2025-02-25 19:04:08
  • 13

  业内人士分享称,“幂法则”可能适用于美国的风投业,但不适用于东南亚。

  随着疫情后全球热钱减少,全球风投行业火热程度都大不如前,“钱多人傻”的环境不再。一种“种子轮捆绑”(seed strapping)的新融资方式在初创企业中兴起。人工智能(AI)技术近年来的兴起也助长了这一势头。目前,这一融资新趋势在东南亚的风投领域最为盛行。

“钱多人傻”环境不再!“种子轮捆绑”融资新模式在东南亚盛行

  “种子轮捆绑”融资趋势兴起

  “种子轮捆绑”的概念进入公众视野源于硅谷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风投行业严重衰退。新加坡风投公司OpenSky Ventures的普通合伙人佩恩(Josh Payne):“如今的融资环境下,初创企业首先要自力更生,然后才是依靠风险投资资金。这就萌生了种子期捆绑这一方式,即在首轮融资后,企业要试图从中获利,而不是继续烧钱,想着如何筹集下一轮资金。”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施了零利率政策,大幅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使得全球融资成本低廉,并激励风险投资家将更多资金投入风险较高的资产。新冠疫情后的刺激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风投资金在疫情期间达到顶峰。一些初创公司也因此轻松获得巨大估值。但疫情过后,随着投资者撤退和风险投资资金开始枯竭,形势发生了逆转。其中一些此前被高估的初创企业由于没有实际业绩支撑,最终破产。这导致一些企业创始人考虑其他选择,如自力更生或种子轮捆绑,来为公司寻找资金。“这些企业本身也往往具有竞争优势。”佩恩称。

  跨国软件公司Zapier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福斯特(Wade Foster)在“种子轮捆绑”一词出现之前就对公司进行了种子捆绑操作。他表示,他于2011年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之后他们于2012年10月筹集了约130万美元的种子股权资金。在完成种子轮融资后,福斯特其他联合创始人决定不再筹集资金,而是完全依靠公司的收入继续运营下去。到2014年1月,这家初创公司开始盈利。他补充道,到2020年,该公司的年度经常性收入已达到1亿美元。

  “在我们创业那时,初创企业创始人要么选择自力更生,要么选择持续筹集风投。我们当初选择不筹集更多资金与环境无关,与我们能够盈利的事实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像我们这样选择种子轮捆绑,也就是一次性融资的初创企业,在业内越来越普及。”他透露,“我们在上学时就创办了这家公司,而且我们也并没有很多积蓄。选择种子轮捆绑虽然企业发展会比较慢,但也意味着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真正全力以赴地经营、发展企业。更多的资本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问题,且没有必要,我们不想稀释股份,也不希望风险投资者在我们的‘厨房’里发号施令……我们想自己真正掌握事情的发展方向。”

  佩恩的经历也很类似。他表示,他在2011年为他的公司StackCommerce的种子轮融资约75万美元。大约10年后,他将商业和内容平台出售给资管公司TPG下属的综合媒体公司,具体金额未公开。“当我们筹集首轮资金时,我们基本上已经达成盈利,并在运营了大约10年后持续保持盈利,然后我们退出了TPG。所有早期投资者都进获得了10倍左右的收益。这对投资者和我自己来说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退出。”

  与福斯特想法类似,他也认为,对于企业创始人来说,种子轮捆绑这一操作既可以带来风险投资支持的好处,如投资者背书、更容易被社会认可、有经验风投者的指导和资源分享,也可以让创始人不用稀释股权,失去对初创公司的控制。如此一来,“你可以从风险投资中获得所有收益,而不会留下后遗症。”他说道。

  福斯特补充称:“科技行业最昂贵的组成部分是雇佣人才,这就是‘让早期初创公司很难起飞’的原因。而AI技术的发展,也正在使更多初创企业选择种子轮捆绑变得更加可能,因为这些公司可以使用自动化技术,而不必雇佣一群人,来获得很大的影响力。如此一来,初创企业就更有可能只进行一轮融资,就获得一些盈利能力,并实现相当可观的增长。”

  为何在东南亚最流行

  种子轮捆绑和初创企业自力更生的风投方式如今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虽然这一趋势在硅谷也已出现,但业内人士表示,种子轮捆绑还是在东南亚最为流行。

  初创企业Acme Technology的创始人兼CEO林(Jx Lye)称:“在东南亚种子轮捆绑的做法更为明显,也许是因为在东南亚,初创企业更适合发展自力更生的业务。”

  资本公司Tin Men 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谭(Jeremy Tan)分享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美国是一个单一市场,而东南亚有11个不同的国家。这意味着“幂法则”(Power law)可能适用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业,但不适用于东南亚。风险投资下的幂法则指,虽然风投基金投资组合中的大多数初创公司可能实现盈亏平衡甚至投资失败亏损,但投资成功的那一小部分公司,就足以为投资者提供大部分回报。

  也因此,谭称,这一法则在美国很普及,东南亚风投机构一开始也进行效仿,但发现这一法则在东南亚往往以失败告终。类似美国风投那种单个成功投资能带来上百倍回报的情况,在东南亚极难实现,因为该地区由许多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跨市场还存在监管障碍的较小市场组成。因此,东南亚的风投模式,逐渐转向寻求更能够实现惊人增长的初创企业,对这些企业给予单轮投资。

  此外,林补充称,与全球一些资金更充沛的国家、地区不同,东南亚经历了多年的资金短缺。在疫情期间资金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创业生态系统一直在经历痛苦且成本昂贵的重新调整,这让许多创业公司面临巨大的估值压力。据业内人士透露,东南亚的投资退出机制也很少,这也使得许多风险投资家和有限合伙人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更加谨慎。

  除了客观背景,该地区初创企业创始人的心态转变也助推了这一趋势日益流行。林坦言:“企业创始人本身也开始重新思考,他们是否想接受风投资金。一旦他们从机构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注意力就会立即转移到怎么做高企业估值上,有时甚至会以损害初创公司利益为代价。这种不惜一切代价谋求高估值的心态会给创始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也可能导致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企业发展本身是一个非线性的事情。有时企业会快速发展,有时收益也会下降。一味地想要证明高估值的合理性,真的会徒增压力,也会让创始人在探索最适合的产品市场时,束手束脚。”

  谭补充称,在经历了全球疫情后,如今甚至很多创始人都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和健康。“创始人确实应该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我认为这也是有底线的。我不认为任何一个创始人希望在多年努力工作后,失去其他一切,比如家庭或健康。如果没有后者,创始人最终会意识到,赚那么多钱也没有意义。”他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