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 文学
  • 2025-02-23 18:19:07
  • 1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他的每一步都比时代刚好快半步,天赋异禀地抓住了时势,顺势而为。”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楠

  编辑|米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因为开会时坐在王传福和雷军中间,虞仁荣出了圈。

  一时间,许多人都关心起了虞仁荣是谁?

  虞仁荣今年59岁,他身上有许多标签:清华学霸、中国芯片首富。其创办的韦尔股份,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图像传感器厂商,在全球排名前三,仅次于索尼和三星。公司也是小米、华为、比亚迪等的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等领域。

  截至2月21日收盘,韦尔股份市值1921亿元。按虞仁荣在韦尔股份直接持股27.44%计算,虞仁荣身家高达527亿元。

  他也是中国首善。在2024年的胡润中国慈善榜上,虞仁荣以53亿元的捐赠额,成为中国首善,排在雷军前面。

  在中国芯片领域,虞仁荣相当于领袖式的人物。有接近虞仁荣的人士评价称,虞仁荣的芯片事业,每个节点都恰好切中了时代脉搏,这是成功的一大关键。“(20世纪)90年代搞电子元器件贸易,新世纪逐步转型做芯片设计,后来干脆以小吞大并购海外巨头,他的每一步都比时代刚好快半步,天赋异禀地抓住了时势,顺势而为。”

  某种程度上,虞仁荣的芯片创业路,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化路。

  虞仁荣本人颇为低调。此前,除了半导体领域,他的名字并不为公众熟知。但这次座谈会后,他成了大家都想了解的人。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不安分的清华学霸

  1966年,虞仁荣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钟包村。据称,他和“世界船王”包玉刚是同村人。

  从小,虞仁荣便刻苦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镇海中学。1985年,虞仁荣以镇海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这一届也被称为“清华EE85黄金一代”,走出了如今半导体行业的多位知名大佬。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兆易创新创始人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等,都是他的同学。

  在同学眼中,虞仁荣极具天赋和商业头脑。关于虞仁荣的大学时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他在大一时打了一通宵麻将后,第二天早上参加全校数学竞赛,竟然还拿了第一。有熟悉虞仁荣的人士称,“这事是真的,在韦尔内部津津乐道。”

  虞仁荣的经商头脑,在清华求学期间便展现了出来。学业之外,他利用课余时间倒卖试卷,把北京海淀的试卷,卖到外地,从中赚取差价,也因此成了小有名气的“试卷经销商”。

  毕业后,虞仁荣进入浪潮集团,成了一名工程师。但短短两年后,虞仁荣便辞去了这个“铁饭碗”,转头进入了香港龙跃电子有限公司,担任北京办事处经理,主管电子元器件的代销分销。

  这个决定,很多同学都大吃一惊。“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但我知道芯片产业缺的不是科学家,而是能把技术变成商品的人。”虞仁荣说。

  就这样,他在龙跃电子干了6年。也是这段经历,让他摸透了中国电子产业链的痛点,也为之后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在将货源和渠道都摸清楚后,虞仁荣果断辞职。1998年,32岁的虞仁荣开始创业单干,在北京成立了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短短几年时间,便做到了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年利润高达1000万美元。

  但虞仁荣发现,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做经销商只能喝口汤,要想吃肉,必须搞自主研发。”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两条腿”走路

  2007年,当多数同行还在倒卖赚差价时,虞仁荣再次跳出了舒适区,在上海创立了韦尔股份,开始打造自研品牌。他选择从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需求大的半导体产品入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芯片。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众所周知,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领域。创业初期,为了持续获得资金,虞仁荣选择“两条腿”走路。用电子元器件分销赚的钱,来支撑自研半导体产品。

  而且,这种模式也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用别人的产品探路,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然后在自己的产品上随时整改。靠着这种方式,韦尔股份的实力也逐渐雄厚起来。

  但这还不够。为迅速壮大规模,虞仁荣开启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通过内部孵化和持续研发,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同时,也通过外延并购,迅速进军集成电路的主流赛道。

  虽然是技术出身,但经过多年的商业历练,虞仁荣善用资本去推动韦尔股份发展。有接近虞仁荣的人士称,虞仁荣的投资风格迅速果断。与此同时,也天赋异禀地抓住了时势,这些都是他芯片创业和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

  2014年,韦尔股份抄底收购了北京泰合志恒,切入卫星直播芯片领域;2015年,又收购了无锡中普微电子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至射频芯片领域。在连续整合了多家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后,韦尔的研发团队和产品线,迅速完善了起来。

  此后,收购的脚步一直没停。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一场“蛇吞象”式的并购

  2019年,韦尔股份成功收购了全球第三大CMOS传感器企业豪威科技。这场并购,被称为中国半导体史上最经典的并购,业内也将这场收购,称为“蛇吞象”式的并购。

  2017年,仅上市两个月,韦尔股份便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北京豪威半导体86.5%的股权。当时,韦尔股份的市值仅80亿元,利润只有1.37亿元,而豪威科技当时的总资产却高达120亿元,位列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前三。收购规模远超公司当时的市值。

  这场收购也阻力重重,曾受到当时豪威大股东的明确反对。不过,虞仁荣凭借其强大的人脉以及并购能力,最终以“增发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以超150亿元拿下了豪威科技。

  这场收购的回报颇丰——此举使韦尔股份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图像传感器厂商。

  收购当年,韦尔股份的业绩便大涨。据韦尔股份2019年年报显示,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36.32亿元,同比增长40.51%。其中,半导体设计及销售业务收入为113.59亿元,占比达到83.56%;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1.14%。豪威科技的CMOS图像传感器业务,成为韦尔股份的核心收入来源,占公司2019年营收的七成。

  截至目前,豪威科技仍贡献了韦尔股份的大部分营收。据韦尔股份2024年中报,韦尔股份来自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77.15%,其中豪威科技作为图像传感器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

  虞仁荣的身家也“水涨船高”。2021年,虞仁荣以1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亿元)的财富,成为“中国芯片首富”。在2022年胡润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中,虞仁荣以950亿元的财富,继续稳坐中国芯片首富之位。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敢在无人区修路

  在虞仁荣看来,技术领先是公司持续成长的关键。因此,研发也被韦尔股份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自上市以来,韦尔股份的研发投入便逐年增长。2017年到2021年,韦尔股份的研发费用从8499万元增长到21.1亿元。2024年上半年,韦尔股份半导体设计业务研发投入金额约15.82亿元,占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收入的15.18%。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但虞仁荣仍有一种紧迫感。

  据“Tsinghua校友资本圈”报道,在近日的座谈会上,虞仁荣罕见发声,“现在手机CIS我们追平了,但汽车、医疗、航天级芯片仍被,‘卡脖子’。半导体战争,本质是底层技术的战争。”虞仁荣说。

  有内部人士透露,虞仁荣给团队定下了死命令:2025年前攻破车规级芯片全自主产业链。

  尽管豪威科技入局汽车CIS领域较早,但在2020年以前,该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都是握在美国企业安森美手中的。不过截至目前,汽车业务已经成为韦尔股份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去年12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上,韦尔股份称“汽车业务是公司在图像传感器应用中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增长。”

  在芯片创业这条路上,虞仁荣还在继续往前走。

  与此同时,他还捐资办学,希望从基础教育层面助推国内科研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问题。2022年,宁波官方正式宣布:虞仁荣将捐资300亿元,在家乡建设一所高标准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其中100亿元用于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200亿元作为办学资金,用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基本运营费用,这所大学暂定名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正如他曾在清华演讲中说的,“芯片产业没有捷径,但敢在无人区修路的人,终将定义游戏规则。”

有话要说...